所谓官僚 就是喜欢对号入座的人。官僚喜欢俯视别人 官僚不喜欢被人俯视。
上世纪八九十年代 王小波是俯视官僚的 所以他和他的小说不被当时的文坛的主流接纳,文坛的主流不是社会的主流。
一帮官僚俯视着苏童 格非 毕飞宇 余华 等先锋派作家,并且嘴里蹦出几个字 :“这些个小鬼的小说不错嘛,这块试验田蛮好。”而当时的“文痞”王朔在愤世嫉俗几年后也被招安了,主流了。
比较王朔与王小波: 王朔以侃大山的方式肢解崇高,语言略显轻浮,显示自己作为年青一代对父辈理想的颠覆、不接受,想有自己的个性,却又是迷惘的;不知道推倒崇高与理想之后建设什么。相比现在新世代的作品,20年前的王朔反而显得很正统了。 王小波,可以借用那句名言“神龙见首不见尾”,一定要勉强描述的话,小波的小说没有宏大的主题,不想推倒什么,树立什么,但却是人性的,世俗的;平实的语言背后,有对世相绵里藏针的讽喻,有对社会淡淡的失望之后深藏的希望;纵横古代现代人物的心理转换无碍,以古推今,以今演古。王小波在中国文学甚至哲学上的地位,也许50年后会有相对客观的评价。但一部中国当代文学史,王小波是绕不过去的高标。
王小波的妻子李银河 其社会影响力 50年后的评价应当高于林徽因。
钱钟书的《围城》是他年轻时的游戏之作,不像《管锥编》那样正经。看《围城》最好有点阅历,否则都不知道我们为什么笑,有什么好笑。
http://sds8603-6970.blog.163.com/blog/static/4050955320081020114859925/独坐红尘 十二 有趣的《红佛夜奔》
评论